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时间:2024-07-21 20:42:3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1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80号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经2003年6月4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00三年六月十六日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四条 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第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第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第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第十四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第十五条 禁止邮寄医疗废物。

  禁止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

  有陆路通道的,禁止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没有陆路通道必需经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方可通过水路运输。

  禁止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第三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第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第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第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第二十一条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二)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三)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第四章 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   

  第二十二条 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的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贮存、处置设施或者设备;

  (二)具有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工人;

  (三)具有负责医疗废物处置效果检测、评价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四)具有保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规章制度。

  第二十四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应当远离居(村)民居住区、水源保护区和交通干道,与工厂、企业等工作场所有适当的安全防护距离,并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并负责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

  第二十六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医疗废物,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使用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医疗废物专用车辆应当达到防渗漏、防遗撒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

  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第二十七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运送医疗废物过程中应当确保安全,不得丢弃、遗撒医疗废物。

  第二十八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并确保监控装置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第二十九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规范。

  第三十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档案,每半年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

  第三十一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医疗卫生机构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用。

  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支付的医疗废物处置费用,可以纳入医疗成本。

  第三十二条 各地区应当利用和改造现有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和其他设施,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并达到基本的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

  第三十三条 尚无集中处置设施或者处置能力不足的城市,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应当在1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县级市应当在2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县(旗)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在尚未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期间,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案,确定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方式和处置单位。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职责分工,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疾病防治工作,以及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等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第三十七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交换监督检查和抽查结果。在监督检查或者抽查中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存在隐患时,应当责令立即消除隐患。

  第三十八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核实,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第三十九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有关单位进行实地检查,了解情况,现场监测,调查取证;

  (二)查阅或者复制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资料,采集样品;

  (三)责令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四)查封或者暂扣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场所、设备、运输工具和物品;

  (五)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四十条 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疏散人员,控制现场,并根据需要责令暂停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作业。

  第四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对有关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或者组织制定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案的,由上级人民政府通报批评,责令限期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或者组织制定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案;并可以对政府主要领导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处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时未及时采取减少危害措施,以及有其他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发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经营许可证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责令收回违法发给的证书;并可以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的;

  (三)未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

  (四)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五)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或者运送车辆未在指定地点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的;

  (六)未及时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

  (七)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四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车辆运送医疗废物或者使用运送医疗废物的车辆运送其他物品的;

  (四)未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或者监控装置未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

  第四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未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的;

  (三)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

  (四)对医疗废物的处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规范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

  (六)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的。

  第四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将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无正当理由,阻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本条例的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转让、买卖医疗废物,邮寄或者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或者违反本条例规定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转让、买卖双方、邮寄人、托运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承运人明知托运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运输医疗废物,仍予以运输的,或者承运人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工具上载运的,按照前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学科研、教学、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的管理,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六条 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参照本条例制定管理办法。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所谓恶意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恶意串通,利用调解规则骗取法院调解书,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恶意调解骗取调解书是虚假诉讼结案的主要方式。按照恶意的主体双方的参与标准,可将恶意串通分成一方恶意串通与双方恶意串通,本文讨论的是指双方恶意串通。随着调解热的兴起与调解率考核的严格要求,一些当事人利用调解的自愿处分性和法院调解书的对世性,进行虚假诉讼。法院进行调解的风险性也日趋增加。

一、恶意调解频发的制度因素分析

恶意调解之所以盛行,原因具有多重性,就社会生态而言,如社会诚信开始缺失、社会心态普遍浮躁、只问目的不问手段的功利主义盛行。为了恶意调解的防治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在成因分析上,只着重突出法律与审判管理方面的制度分析,便于法院系统对症下药。

(一)调解过于突出当事人处分权属性

调解在法院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具有双重属性:一是法院审判权的行使的结果,调解过程体现了审判权属性;二是当事人的自由处分权。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放弃其相应实体权益,是对自己权益的自由处分。但如何看待两种属性间的关系,对调解会出现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在制度设计以及司法理念上,调解的处分权属性存在着多个层面上。

1、民事诉讼的自认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一款对自认制度就规定: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该条其余条款就拟制自认及其限制、委托代理人的自认及其限制和自认的撤回条件做了规定。可以说,自认制度对于提高司法效率,克服证据偏在的缺陷以及限制审判权的滥用方面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正因为当事人间拥有这项自由权,且法官无法对其进行充分职权制衡,出现了“周瑜打黄盖,一方愿打、一方愿挨的局面”,为恶意串通打开了方便之门,违背了强化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保障的立法美意。

2、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之调解原则被抛弃

尽管民事诉讼法规定: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并依此作为法院调解的基本原则,但正是因为司法者只看到了调解的当事人处分权属性,没有充分注意和重视法官的审判权属性,认为只要当事人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法院就没有必要禁止,导致调解的过程中,自动放弃了对基本事实的审查和是非责任的区分,放纵当事人无底线博弈甚至恶意串通等不合情理、违反法律的行为。

3、调解制度的非程序性缺陷

民诉法对形成裁判的审理,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但是对案件调解的审理过程,没有予以严格意义的程序性要求,具有非程序性特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庭前对于开庭事宜通知、文书送达等都采取简便化方式,不进行证据交换,审理程序随意;没有调查与辩论的严格程序与阶段区分;文书制作简单化,一般都是先有调解协议再制作调解笔录;调解书无法体现事实与证据方面的诉辩交锋等情况。这些非程序性特点,导致法官更加难以发现案件的虚假性,并因程序的庄重感缺失,使虚假诉讼当事人缺乏对法律与法院的必要尊重感与畏惧感。

(二)调解公开制度不完备

实践中,对于调解过程与结果一般不公开。经过庭审进行裁判的案件,除了几种法定事由外,都要进行公开审理,裁判文书一般而言都要求上网。而调解结案的,过程等程序性的东西不公开,调解的重要结果即调解书,也非公开范围之内。正因为调解的过程与结果的不透明,使得很多相关主体无法及时发现合法利益受损的情况,等延迟滞后获得讯息时,相关证据已然湮灭难寻,也就无法向法院主张权益。

(三)审判管理过高追求调解率

中国司法实践注重调解,并且调解确实有裁判所不具有的某些优势,如当事人不撕破脸皮情形下有利于事后修补关系,还能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但是过高追求调解率,则是矫枉过正,适得其反,进而出现不良反应与后果,利用过高调解率的追求进行恶意调解就是这些恶果之一。虚假诉讼当事人尤为欢迎调解结案,以便于迅速、安全地获取特定诉讼结果。法官也因为考核棒的指挥,无意识地配合当事人实现他的非法利益诉求,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符合调解率考核的需求。

二、恶意调解的规制

(一)加重调解过程中审判权属性的体现

利用调解制度造就虚假诉讼成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过于强调和突出调解的处分权属性,忽视了审判权属性。如正视和充分发挥审判权如下功能,一定程度上就能减少恶意调解成功的概率。当然,首先还是应该集中归类一些集中体现虚假诉讼的案件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突出这类案件类型的审判职权。据审判实践经验总结,现在常见的虚假诉讼类型案件有:1、民间借贷案件;2、以设立建筑施工项目部的建筑施工企业为被告的借贷、买卖、租赁等财产纠纷案件;3、涉及认定、处理夫妻共同债务的离婚、财产纠纷案件;4、存在法律或政策限制的房地产权属纠纷案件;5、以资不抵债的企业或其他组织为被告的劳务、财产纠纷案件;6、以涉及拆迁安置补偿的自然人作为诉讼主体的分家析产、继承、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7、保险合同纠纷案件;8、大标的的支付令申请案件。

一是坚持事实清楚、是非分明的审查要求。民诉法对调解有“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明确要求。事实清楚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基本要求,是审判权运用要实现的基本目标。调解和裁判应该一样,不能无原则的“和稀泥”,更要体现对社会行为和生活的规制与指引,这样才有利于培育社会养成理性、法治思维。所以,查明基本事实,分清是非责任很有必要,对于疑似虚假诉讼案件更是如此。

二是依职权调查。尽管民事证据规则有自认制度,但是对于属于虚假诉讼类型的案件,完全可以依据民诉法关于法院依职权进行调查的规定。依职权调查不能仅限于对裁判类结案的案件,对自愿达成调解的案件依职权调查,就是审判权权属内容的重要体现。

三是重视程序仪式感。审判权的这种特有的权力,其特征不仅体现在中立裁判、分辨是非和划分责任等上面,与其向伴随的还是程序仪式上的庄重感和美感。审判权能够充分理想地被法官和法院运用来解决矛盾纠纷,就必须借助这些程序设置与要求,对于防止利用调解程序进行恶意调解更是如此。所以,对于虚假诉讼集中体现的案件类型,调解前的有关文书送达和通知,在条件具备情况下,应尽量依照庭审程序要求进行活动,尤其要注意在审判庭等严肃场所进行调解。这样可以对当事人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增加虚假情况暴露的几率。

(二)降低调解率等审判管理指标

审判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毋庸多言,但审判管理也应尊重司法规律,动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调撤率指标,就是不尊重司法规律、不科学的体现。中国目前还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一般而言,只有当矛盾纠纷到了不可调和,各种正常渠道走不通等私力救济渠道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才会交由法院进行诉讼处理。对于这样的矛盾纠纷如还过分强调调撤率,人为增大考核指标,会导致系列不良后果。首先,虚假诉讼当事人明知法院有调解压力,就会产生利用调解制度,进行恶意串通而骗取调解书的心理动机。其次,法院和法官基于绩效考核的数据要求,可能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或合理制造一些数据。如,对可以调解的集团诉讼进行批案立案。更有甚者,编造本无事实争议案件,立案后调解撤案。另外有的法官为了达到调解目的,常常以拖促调、以压促调,最终损害了法院的尊严与法律的威严,使社会公平正义不彰。所以,应该立即大幅度降低调撤率指标,使司法回归司法、符合规律运行。

(三)比照裁判文书公开调解书

目前,除了法定事由和特殊情况外,裁判文书一般要求公开上网,但是调解书被排除在外。这种实践做法,很有必要加以修正,即应该参照裁判文书的公开要求,将调解书予以上网公开。理由是:一是调解书不上网公开没有特殊理由依据。在调解过程中,确实会存在双方妥协与交易的情况,但这些集中体现在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上,法院出具的调解书一般进行了必要的过滤。此外,正常的案件都是以诉讼的形式进行的,在立案之时,合法的当事人已经预期案件必将公之于众。二是网上公开调解书是破除恶意调解的有力方式。恶意调解经法院确认成行后,利益受损的案外人一般很难获得相关信息,允许进行网上公开,是制衡虚假诉讼的重要武器。并且进一步建议,法官在对属于常见虚假诉讼类型案件立案和调解时,应对当事人特别进行释明,告知调解书也必定会在网上公开。当然,具有特殊理由不能公开的,就依据裁判文书不能上网公开的规定处理。

三、虚假调解书的救济

关于发布《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业务规定》的通知

交通部


关于发布《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业务规定》的通知
1994年12月3日,交通部

现发布《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业务规定》,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业务规定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发布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交通部、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制定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办法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办通(1993)35号《国务院批复通知》精神,加强车辆购置附加费(以下简称“车购费”)征收管理工作,统一车购费征收业务程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交通部、财政部负责全国车购费征收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交通厅、局(含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各省市交通厅、局”)负责本省(区、市)车购费征收管理工作,各省市交通厅局应设置相对独立、名称统一的车购费征收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征管机构”),具体负责本省(区、市)车购费征收管理工作。各地(市、州)、县可根据业务需要,由省市交通厅、局决定设置相适应的车购费征收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地、县级征管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市、州)、县车购费征收业务。
第三条 省级征管机构具体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车购费征收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根据本省(区、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征收业务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
2、负责对本省(区、市)所辖征管机构的车购费征收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总结交流经验,并进行业务培训工作。
3、负责本省(区、市)车购费征收的宣传工作,协调征管机构同公安、农机、军队、武警等有关部门工作关系,共同做好车购费征收稽查工作。
4、负责编制和下达本省(区、市)的年度车购费征收计划,定期编制财务和统计报表、年度会计决算。负责车购费征收业务有关帐卡表的印制,负责票证的保管和发放工作,并监督票证的使用情况。
5、负责本省(区、市)车购费征收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等项工作,并负责及时向上级报告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
6、负责处理有关车购费征收稽查方面的来信来访和行政复议工作。
7、负责车购费征收费款的汇集、解缴工作。
8、审核并办理符合交通部、财政部规定免征车购费车辆的免征、免办车购费手续。
9、制定地、县级征管机构工作职责。
第四条 车购费征管机构可根据征收业务量大小和“管证不开票,开票不收款,收款不管证”的原则,合理配备有关人员,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对外设置征费窗口的征管机构,其征收部门应设立审核、开票、收款、建档和档案管理等岗位。各岗位职责如下:
(一)审核:负责审核缴费人提供的有关资料,计算车购费应征费额,登记《车购费审核记录表》(见附件一)。
(二)开票:负责复核《车购费审核记录表》,填写车购费收据和凭证,并填报有关报表。
(三)收款:负责复核已填写的车购费收据和凭证,并负责收款。负责“车购费收款专用章”和“车购费征收专用章”的保管和用印。
(四)建档:负责收集整理已办理车购费缴(免)费手续车辆的资料,完备车购费征收管理档案,登记档案台帐,保管、加盖车购费“建档记录章”。
(五)档案管理:负责档案的验收、保管、查询、异动、转档、注销等事宜。
各征管机构还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专门的票证、会计、计划统计、稽核等管理岗位。
第五条 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
(一)审核员工作内容
1、审核缴费人提供的购车原始发票或货物进口证明书、车辆合格证或商检证明、单位介绍信、个人身份证和其他有关资料,必要时可验车核实。
2、根据审核合格的有关资料,填写《车购费审核记录表》,按照规定的计费依据和费率计算车购费费额,并与交通部颁发的车购费最低征费额进行比较,确定应征费额。

3、审核发现缴费人提供的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向缴费人说明情况并退还资料。
(二)开票员工作内容
1、复核审核员移交的资料是否完整,计费是否准确。
2、复核无误后按照规定填写车购费收据、凭证,并将有关资料和收据、凭证移交收款员。
3、每日核对票据使用情况,登记《车购费票证帐》和《收入台帐》,并会同收款员按期编报《车购费征收报表》和《车购费票证报表》,做到“票款相符、帐票相符、帐表相符”。
(三)收款员工作内容
1、复核开票员移交的资料、填写的收据和凭证是否符合规定、正确。
2、按“车购费收据”所列合计金额收款,并在收据上加盖“车购费收款专用章”,在凭证上加盖“车购费征收专用章”。
3、审核缴费人提交的付款凭据。审核重点包括:签发期是否过时,印鉴是否清晰可靠,数字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收取现金的,应注意清点和鉴别真伪。
4、每日将收取的费款与“车购费收据”所列金额合计数核对相符,及时将费款存入在银行开设的“车购费专户”。根据征费日报表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四)建档员工作内容
1、复核收款员移交的有关资料是否齐备。
2、在购车发票、货物进口证明书、车辆合格证、商检证明上加盖“车购费凭证已发”戳记。
3、根据复核合格的有关资料,填写《车购费档案卡》(见附件五)。负责发给缴费人车购费凭证和缴费收据,退还缴费人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并提醒缴费人领取车辆牌照后按时返回帮助完善车购费档案。
4、根据缴费人提供的车辆行驶证,完善车购费档案。在车购费凭证“建档记录”栏内加盖建档记录章,同时登记车购费档案台帐。
5、负责将缴费人提供的有关资料复印件、《车购费审核记录表》、车购费收据存档联、车购费档案卡等资料集中整理后,移交给档案管理员。
(五)档案管理员工作内容
1、复核建档员移交的有关资料是否齐备。
2、经复核认可的,将全部资料装入档案袋,并用档案业务印鉴封签。负责编制档案目录和按要求保管档案。
3、负责车辆异动、变更、凭证遗失补办及注销等项查询、记录工作,按期提供统计资料。
第六条 除交通部、财政部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擅自减免车购费。对符合交通部、财政部规定免征车购费的车辆,办理免征手续程序如下:
(一)要求缴费人提供全部购车原始发票或货物进口证明书、车辆合格证或商检证明、单位介绍信或个人身份证、申办免征车购费车辆的内外部彩色照片,以及车购费征管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二)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应指派至少二人负责审核和现场验车,并在缴费人填写的《核发车购费免征凭证申请表》(见附件二)“转报意见”栏内如实填报审核情况及转报意见,经征管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将缴费人提供的全部资料随同《核发车购费免征凭证申请表》(一式二份)上报省级征管机构。
(三)省级征管机构根据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转报的《核发车购费免征凭证申请表》和所附资料进行复核,并在“审批意见”栏批注审批意见,退还一份给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对经核准符合交通部、财政部规定同意免征车购费的,应随审批意见发放车购费免征凭证。
(四)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对经省级征管机构核准免征车购费的车辆,负责办理免征的具体手续。发给缴费人车购费免征凭证,开据“车购费一般收据”,并按规定收取车购费免征凭证工本费。
第七条 对1985年4月30日前入籍(领有牌照)的车辆核发车购费免办凭证,其程序如下:
(一)要求缴费人提供购车原始发票或货物进口证明书、车辆合格证或商检证明、单位介绍信、个人身份证、车辆入籍时间证明以及车购费征管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二)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负责对缴费人提出的申请及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审核,情况属实的,在缴费人填写的《核发车购费免办凭证申请表》(见附件三)“转报意见”栏内如实填报审核情况及转报意见,经征管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将缴费人提供的全部资料随同《核发车购费免办凭证申请表》(一式二份)上报省级征管机构。
(三)省级征管机构负责对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转报的《核发车购费免办凭证申请表》和所附资料进行复核,并在“审批意见”栏批注审批意见,退还一份给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对经核准同意核发车购费免办凭证的车辆,应随审批意见发放车购费免办凭证。
(四)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负责对经省级征管机构核准发给免办凭证的车辆,办理免办车购费的具体手续。发给缴费人车购费免办凭证,开据“车购费一般收据”,并按规定收取车购费免办凭证工本费。
第八条 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各岗工作人员办理免征、免办车购费凭证手续的工作内容与办理车购费缴费凭证原则相同。免征、免办车购费凭证档案应实行省级和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两级建档制度。
第九条 凡持有车购费缴费、免征(办)凭证,因故发生遗失或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被毁,缴费人申请办理凭证遗失补办手续的,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应予受理。办理凭证遗失补办程序如下:
(一)要求缴费人提供单位证明(说明遗失或毁损原因,提出申请补办的理由)、个人身份证、车购费缴费收据或车购费一般收据的复印件、原车购费凭证号码、原车购费凭证遗失的登报挂失材料及其他有关资料。
(二)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负责对缴费人填写的《补发车购费凭证申请表》(见附件四)和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审核,并按规定程序报请核准。
1、缴费凭证遗失申请补发的,由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审核员提出处理意见后报主管领导核批。
2、免征(办)凭证遗失申请补发的,应由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按规定审核,报经省级征管机构核准后方可办理。其核批程序与办理免征(办)凭证的程序原则相同。
(三)经核准同意补办车购费凭证的车辆,其具体核发凭证手续由车辆落籍地征管单位负责办理。开据“车购费一般收据”,按规定收取车购费凭证工本费,发给车购费缴费或免征(办)凭证。
(四)凡属于补发的车购费凭证,均应在凭证的“附记”栏中加盖“遗失补办”戳记。缴费人申请补发凭证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存入原车购费档案,并在档案中作出记录。
第十条 车辆发生异动情况时,应按规定办理车购费档案异动手续。
(一)车辆转出。原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应根据缴费人提供的车辆转出证明(交易发票、调拨单等),办理车购费档案转移手续。向缴费人开具《车购费档案转移通知书》(附件六),列明档案内装材料及份数,与缴费人共同清点后签封移交给缴费人。
(二)车辆转入。根据缴费人提供的原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开具的《车购费档案转移通知书》及车购费档案,办理转入车辆的车购费建档手续。车辆转入地征管机构负责按《车购费档案转移通知书》所列内容清点核实。在审核办理转入车辆建档手续时,如发现有应征或应补车购费情况的,车辆转入地征管机构应先照章补征车购费后办理建档手续。同时收回原车购费凭证换发新凭证,并在新凭证的“附记”栏中加盖“转籍车辆”的戳记。
(三)车辆过户。根据缴费人提供的车辆过户证明(交易发票、调拨单等),车购费征管机构负责办理车购费档案过户手续,并在原车购费凭证“附记”栏中加盖“过户车辆”的戳记。发现免征车购费车辆过户给按规定应征车购费的用户时,应收回原发的免征凭证并办理征费手续。
(四)车辆改装、改型或更换部件。根据缴费人提供的车辆改装、改型或更换部件审批证明,车购费征管机构负责办理车辆改装、改型或更换部件的车购费手续。
原属免征车购费车辆改装、改型为应征车购费车辆的,应按改装、改型后的整车重置价值征收车购费,收回原发的免征凭证,征费后按规定核发车购费缴费凭证。
原缴费车辆的发动机和车架(或底盘)均作更换的,按更换后的整车重置价值征收车购费,收回原发的旧凭证,征费后按规定核发车购费缴费凭证。
(五)车辆报废,应收回该车的车购费凭证,予以注销。
第十一条 各省市交通厅、局可根据本规定的原则,结合本省(区、市)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1995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一:车辆购置附加费审核记录表
年 月 日
--------------------------------------------------------------------------------------------------
|缴费人 | |经办人 | |
|------------------|--------------------------------------------|----------------|----------|
|联系地址 | |身份证号码 | |
|------------------|--------------------------------------------|----------------|----------|
|邮政编码 | |电话 | |缴款方式 |现金 转帐|
|------------------|------------|----------------|------------|----------------|----------|
| | 车辆类别 | | 发动机号码 | |厂牌型号/产地 | / |
| |--------------|------------|----------------|------------|----------------|----------|
| |厂牌型号/产地| / |车架(底盘)号码| | 发动机号码 | |
|车|--------------|------------|----------------|------------|----------------|----------|
|辆| 燃料种类 | 油|出厂(进口)日期| 年 月 日|车架(底盘)号码| |
|基|--------------|------------|----------------|------------|----------------|----------|
|本| 颜色 | | 已行驶里程 | 公里|新旧程度(%) | |
|情|--------------|------------|----------------|------------|----------------|----------|
|况| 排气量 | 毫升 |核定吨(座)位 | 吨 座| 验车人 | |
| |--------------|------------|----------------|------------|----------------|----------|
| | 购车日期 | 年 月 日| 发票号码 | | 验车日期 |年 月 日|
|------------------|------------|----------------|------------|----------------|----------|
|国| 发票价 | |核定征费价 | | 费率(%) | |
|产|--------------|------------|----------------|------------|----------------|----------|
|车|最低征费额 | |实征费额 | |滞纳金| |合计| |
|--|--------------|------------|------------------------------|----------------------------|
| | 到岸价 | |关税税率 %税额 |增值税税率 %税额 |
|进|--------------|------------|------------------------------|----------------------------|
|口| 发票价 | |征费系数 |消费税税率 %税额 |
|车|--------------|------------|------------------------------|----------------------------|
| |最低征费额 | |实征费额 | |滞纳金| |合计| |
|------------------|------------------------------|------------|----------------------------|
| 缴费收据号码 | |缴费凭证号码| |
|----------------------------------------------------------------|----------------------------|
| 审核开票 | 收款盖章 | 发证建档 |
|--------------------------------|------------------------------|----------------------------|
| | | |
| | | |
| (签章) | (签章) | (签章)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附件:1.购车发票 张
2.海关货物进口证明书
3.车辆合格证
4.车辆商检证说明:1.本表粗线以上部分由缴费人(经办人)如实填报,粗线框内部分由车购费征管机构有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填写。
2.本表中有关价格、费额、税额及滞纳金等单位为人民币元。
3.本表原件作为车购费收入记账凭证的附件,车购费档案中保存复印件。
附件二:核发车辆购置附加费免征凭证申请表
编号:
--------------------------------------------------------------------------------------------
|缴费人(公章) | |经办人 | |
|------------------|--------------------------------------------|----------|----------|
|联系地址 | |身份证号码| |
|------------------|--------------------------------------------|----------------------|
|邮政编码 | |电话 | | 主要固定装置 |
|------------------|------------|----------------|------------|----------------------|
| | 车辆类别 | | 发动机号码 | | |
| |--------------|------------|----------------|------------| |
| |厂牌型号/产地| / |车架(底盘)号码| | |
|车|--------------|------------|----------------|------------| |
|辆| 燃料种类 | 油|出厂(进口)日期| 年 月 日| |
|基|--------------|------------|----------------|------------| |
|本| 颜色 | | 已行驶里程 | 公里| |
|情|--------------|------------|----------------|------------| |
|况| 排气量 | 毫升 |核定吨(座)位 | 吨 座| |
| |--------------|------------|----------------|------------| |
| | 购车日期 | 年 月 日| 购车价格 | 元| |
|------------------|--------------------------------------------------------------------|
|申请免征理由 | |
|或文件依据 | |
|------------------|--------------------------------------------------------------------|
|审核及现场 | 审核人: |
|验车情况 | 年 月 日|
|----------------------------------------------------------------------------------------|
|县 审 |地 转 |省 审 |
|级 核 |级 报 |级 批 |
|征 意 |征 意 |征 意 |
|管 见 (公章) |管 见 (公章) |管 见 (公章) |
|机 审核人: |机 审批人: |机 审批人: |
|构 年 月 日 |构 年 月 日 |构 年 月 日|
|----------------------------------------------------------------------------------------|
| 免征凭证号码| |凭证工本费收据号码| |
--------------------------------------------------------------------------------------------
附件:1.购车发票 张
2.海关货物进口证明书
3.车辆合格证
4.车辆商检证
5.免征车辆彩照 张说明:1.本表粗线以上部分由缴费人(经办人)如实填报,粗线框内部分由车购费征管机构有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填写。
2.本表上报一式二份,省级征管机构审批后退回一份给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作办理免征手续的依据。
3.退回的本表原件作为工本费收入记账凭证的附件,车购费档案中保存复印件。
附件三:核发车辆购置附加费免办凭证申请表
编号:
--------------------------------------------------------------------------------------------------
|缴费人(公章) | |经办人 | |
|------------------|--------------------------------------------|------------|--------------|
|联系地址 | |身份证号码 | |
|------------------|--------------------------------------------|----------------------------|
|邮政编码 | |电话 | |申请免办理由及有关情况说明 |
|------------------|------------|----------------|------------|----------------------------|
| | 车辆类别 | | 发动机号码 | | |
| |--------------|------------|----------------|------------| |
| |厂牌型号/产地| / |车架(底盘)号码| | |
|车|--------------|------------|----------------|------------| |
|辆| 燃料种类 | 油|出厂(进口)日期| 年 月 日| |
|基|--------------|------------|----------------|------------| |
|本| 颜色 | | 已行使里程 | 公里| |
|情|--------------|------------|----------------|------------| |
|况| 排气量 | 毫升 |核定吨(座)位 | 吨 座| |
| |--------------|------------|----------------|------------| |
| | 购车日期 | 年 月 日| 购车价格 | 元| |
| |--------------|------------|----------------|------------| |
| | 落籍日期 | 年 月 日| 牌照号码 | | |
|------------------|--------------------------------------------------------------------------|
|审核及现场 | 审核人: |
|验车情况 | 年 月 日|
|----------------------------------------------------------------------------------------------|
|县 审 |地 转 |省 审 |
|级 核 |级 报 |级 批 |
|征 意 |征 意 |征 意 |
|管 见 (公章) |管 见 (公章) |管 见 (公章) |
|机 审核人: |机 审批人: |机 审批人: |
|构 年 月 日 |构 年 月 日 |构 年 月 日 |
|----------------------------------------------------------------------------------------------|
| 免征凭证号码 | |凭证工本费收据号码| |
--------------------------------------------------------------------------------------------------
附件:1.购车发票 张
2.海关货物进口证明书
3.车辆合格证
4.车辆商检证
5.车辆落籍时间证明说明:1.本表粗线以上部分由缴费人(经办人)如实填报,粗线框内部分由车购费征管机构有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填写。
2.本表上报一式二份,省级征管机构审批后退回一份给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作办理免办手续的依据。
3.退回的本表原件作为工本费收入记账凭证的附件,车购费档案中保存复印件。
附件四:补发车辆购置附加费凭证申请表
编号:
--------------------------------------------------------------------------------------------------
|缴费人(公章) | |经办人 | |
|------------------|--------------------------------------------|------------|--------------|
|联系地址 | |身份证号码 | |
|------------------|--------------------------------------------|----------------------------|
|邮政编码 | |电话 | |申请补证理由及有关情况说明 |
|------------------|------------|----------------|------------|----------------------------|
| | 车辆类别 | | 发动机号码 | | |
| |--------------|------------|----------------|------------| |
| |厂牌型号/产地| / |车架(底盘)号码| | |
|车|--------------|------------|----------------|------------| |
| | 燃料种类 | 油|出厂(进口)日期| 年 月 日| |
|辆|--------------|------------|----------------|------------| |
| | 颜色 | | 已行驶里程 | 公里| |
|基|--------------|------------|----------------|------------| |
| | 排气量 | 毫升 |核定吨(座)位 | 吨 座| |
|本|--------------|------------|----------------|------------|----------------------------|
| | 购车日期 | 年 月 日| 购车价格 | 元| |
|情|--------------|------------|----------------|------------| 原凭证作废声明 |
| | 落籍日期 | 年 月 日| 牌照号码 | | (粘 贴 处) |
|况|--------------|------------|----------------|------------| |
| |原凭证种类 | |原凭证号码 | | |
| |--------------|------------|----------------|------------| |
| |原收据种类 | |原收据号码 | | |
|------------------|--------------------------------------------------------------------------|
|审核及现场 | 审核人: |
|验车情况 | 年 月 日|
|----------------------------------------------------------------------------------------------|
|县 审 |地 转 |省 审 |
|级 核 |级 报 |级 批 |
|征 意 |征 意 |征 意 |
|管 见 (公章) |管 见 (公章) |管 见 (公章) |
|机 审核人: |机 审批人: |机 审批人: |
|构 年 月 日 |构 年 月 日 |构 年 月 日 |
|----------------------------------------------------------------------------------------------|
| 补发凭证号码 | |凭证工本费收据号码| |
--------------------------------------------------------------------------------------------------
说明:1.本表粗线以上部分由缴费人(经办人)如实填报,粗线框内部分由车购费征管机构有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填写。
2.补发缴费凭证由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直接审核办理;补发免征(办)凭证需上报本表一式二份,省级征管机构审批后退回一份给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作办理补证手续的依据。
3.退回的本表原件作为工本费收入记账凭证的附件,车购费档案中保存复印件。
附件五:车辆购置附加费档案卡(正面)
类别: 编号:
------------------------------------------------------------------------------------------
|车辆牌照 | |缴费人 | |
|----------------|--------|----------------|----------------------------------------|
|车辆类别 | |联系地址 | |
|----------------|--------|----------------|----------------------------------------|
|厂牌型号 | |产地 | |核定吨(座)| |
| | | | |位 | |
|----------------|--------|----------------|------------|------------|------------|
|发动机号码 | |出厂(进口)日期| 年 月 日|购车日期 | 年 月 日|
|----------------|--------|----------------|------------|------------|------------|
|车架(底盘)号码| |征费日期 | 年 月 日|落籍日期 | 年 月 日|
|----------------|--------|----------------|------------|------------|------------|
|排气量 | 毫升|征费金额 | 元 |滞纳金 | 元 |
|----------------|--------|----------------|------------|------------|------------|
|燃料种类 | 油|收据种类 | |收据号码 | |
|----------------|--------|----------------|------------|------------|------------|
|车辆颜色 | |凭证种类 | |凭证号码 | |
------------------------------------------------------------------------------------------
建档日期: 年 月 日 建档员: 档案管理员:
车辆购置附加费档案卡(背面)
------------------------------------------------------------------------------------
|年|月|日| 变 更 项 目 及 说 明 |经办人|
|--|--|--|------------------------------------------------------------|------|
| | | | | |
------------------------------------------------------------------------------------
附件六:车辆购置附加费档案转移通知书
(车辆转入地征管机构)
…………………………:
现将 (缴费人) 车辆购置附加费档案(编号: )
及档案袋内资料清单(编号: )转给你们,请查收。
(原车辆落籍地征管机构公章)
一九 年 月 日
车辆购置附加费档案袋内装资料清单(征管机构档案管理专用章)
年 月 日 编号:
------------------------------------------------------------------------------------
|缴费人 | |凭证种类及号码| |
|--------|----------------------------|--------------|------------------------|
|转往地区| |牌照种类及号码| |
|--------------------------------------------------------------------------------|
| 档 |1、购车发票复印件 张 10、车购费审核记录表复印件 张 |
| 案 |2、货物进口证明书复印件 张 11、核发车购费免征凭证申请表 张 |
| 袋 |3、车购费缴费收据(存档联) 张 12、车辆彩照 张 |
| 内 |4、车购费一般收据(存档联) 张 13、补发车购费凭证申请表 张 |
| 资 |5、车购费凭证正联复印件 张 |
| 料 |6、车购费凭证副联 张 |
| 清 |7、车辆合格证复印件 张 |
| 单 |8、车辆商检证复印件 张 |
| |9、车辆行驶证复印件 张 |
------------------------------------------------------------------------------------
缴费人(经办人): 征管机构经办人: